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育中心 > 美育大讲堂 > 正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美育大讲堂”校内教师常设讲座包含音乐、美术、设计类,由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音乐系、美术系、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设计系、建筑学系、城市设计系教师担任主讲。


《中华舞韵之美》 主讲人:周茜 (音乐系)

舞蹈,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是以身体为语言,传达人的思想与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是肢体语言的综合,它通过提炼日常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获得舞蹈动作,以提炼出的舞蹈动作表现人们日常生活及情感。可以说,舞蹈离我们很近,它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


《中华器乐之美》 主讲人:丁磊 (音乐系)

哲学家用逻辑来解释世界,音乐家以声音来描绘世界。笛箫艺术作为音乐、特别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中国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在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之间的调和产物。所谓“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在笛箫的韵律中,山水世界被虚灵化了,也被情致化了。笛箫取材于自然、质本朴素,但在中国人独特的智慧和浪漫的创造下,早已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独特风格气派的标志性符号,成为中国人“放情宇宙之外、自足怀抱之中”的优游姿态。古老的乐器、悠扬的笛箫,在数千年的历史光阴中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沿着笛箫的足迹,品味中华音乐之美。


《中华合唱之美》 主讲人:王洋 (音乐系)

   合唱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是表现力极为丰富、感染力极强的“声乐交响”音乐体裁。合唱是音乐教育的特殊形式,它需要严格的协调性和配合性,产生出一种和谐美、配合美、韵律美、交织美。合唱讲究集体的共性,与独唱的个性展示并不同。在合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不断提高。通过“中华合唱之美”美育讲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快美育工作的落实构建。



《中华曲艺之美》 主讲人:吕中强 (音乐系)

中华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用“口语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华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活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华曲艺的美。

《中华民歌之美》主讲人:刘洋、王蕾 (音乐系)

通过了解中国民歌,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中华歌舞之美》 主讲人:胡佳 (音乐系)

传统音乐,绵延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的划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歌舞音乐,即民间舞蹈中的音乐,是一种音乐与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瑰宝,主要分为民间歌舞、乐舞、歌舞小戏三种形式。
   民间舞蹈音乐最主要的来源是各地的民歌小调。而民歌进入舞蹈音乐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许多民间歌舞形式在音乐篇幅扩大、音乐表现力增强的基础上,开始向带有传说、故事的表演过渡,孕育出了说唱形式,更多地形成了小戏。我国许多地方的小戏正是在民间歌舞中孕育并开始独立发展的。不仅是地方小戏,我国的传统大戏如昆曲、京剧等,也吸收了民间歌舞中的精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歌舞剧形式。在民间舞蹈音乐中,乐队不仅有为民歌、舞蹈伴奏的形式,与戏曲中的文、舞场面和民间器乐中的曲牌有着同样的发展途径和方向。


《中华色彩之美》主讲人:张曦(美术系)、韩冬楠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

色彩,它是一种视觉化语言。我们中国的传统颜色,是几千年中华文化和审美的积淀,是中国人看待世界和表达认知的一种方式,它讲述着中华之美,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璀璨和光芒。


《中华书法之美》主讲人:马磊(美术系)、李志春(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

以“天下三大行书”中排名第二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排名第三的苏轼的《寒食帖》为例,阐述中华文人之典故、领略中华书法之大美。以书法艺术为媒介,弘扬其背后的中华美学境界。其中,颜真卿以“至哲至贤”的“中正之笔”,流露了背后儒家文化的忠诚正义和殉道精神,苏轼以“包容圆润”的“绵中裹铁”,表达了其道家文化的复归于朴和重拾自我,并以此完成了他们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华文字之美》主讲人:陈佩琳 (视觉传达设计系)

汉字的美,美在风骨。一个个方形水晶般的汉字被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书卷上,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灿烂而古老的历史,记载了这条东方巨龙曾经游荡过的漫漫历史长河。富有艺术色彩的汉字,是我们祖国的独特文化,其精妙独特令人赞叹。


《中华造物之美》主讲人:张博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

张博,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传统器物造物思想及内蒙古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发表论文十篇,主持及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中华符号之美》 主讲人:安娜 (视觉传达设计系)

中华符号,是中国乃至全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一种无法复制超越的美丽。这些符号深深打动着我们,具有鲜明的艺术魅力和浓厚的东方文化美学。中华符号之美,不止步于符号的堆砌,其或讲究严正对称的布局,或讲究意蕴,浓墨重彩;或讲究天然,浅浅地勾勒几笔,成其真美……


《中华摄影之美》 主讲人:张世瑜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

通过摄影丰富的镜头语言及内容,展现内蒙古从西到东的博大和宽广,用摄影的视角为媒介使更多的区外同学,全面的了解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城市,努力营造建立人与城市、人与区域的联系,搭建纽带和桥梁;进而更好的了解包头、了解内蒙古,热爱包头、热爱内蒙古,在不久的未来能够扎根包头、扎根内蒙古,建设包头、建设内蒙古。


《中华服饰之美》主讲人:杨思凝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系)

古语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礼仪、华夏,这几个关键词紧紧连缀,足见服装之美是可以体现中国文化之芳华的。

中国的艺术是相通的,服饰就是穿在身上的建筑。讲座从对美、对善、对道义的尊崇出发,构建一个包含服装设计、国学修习等在内的生活方式殿堂,倡导中华优秀文化之复兴,突出时令的导引、色彩的象征,将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渗入到百姓生活,伴随着亲切温暖的气息,传播中华服饰之馨香,传扬中国文化之魅力!


《中华建筑之美》主讲人:吕伯峰 (环境艺术设计系)

中华传统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保留着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从庄严雄伟的宫殿坛庙到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从多姿多彩的民居村落到雪域高原的辉煌寺庙,这些传统建筑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高超的营建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帆,自成体系。本讲座以中国宫殿建筑为例,讲述中华建筑之美。



《中华线条之美》 主讲人:彭程 (美术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线条作为最简单、最基础、最单纯的造型语言,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绘画。对于中国画而言,线条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线条是中国画的灵魂,它能体现中国画传统的思维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线造型、以线传情是中国画的造型规律。线条的美,谱写着整个中国画史,成为永恒的,有生命的实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