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美育中心 > 美育浸润 > 正文

我校美育中心立足新时代美育使命,于四月全面启动美育浸润月行动,以“全域浸润、多维共生”为理念,构建“校园筑基、社会辐射、跨学段联动”的立体化实践矩阵。通过整合高校专业资源、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贯通大中小学育人链条,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美育生态,以艺术之力涵养时代新人,以文化之美奏响铸魂育人的时代交响。

一、“百炼成钢筑美魂”--校内美育浸润活动

中心以“百炼成钢筑美魂”为核心,通过多元路径深化美育育人实效。4月初,文化部鉴定专家王志钟开设《玉器龙纹饰的起源与演化》专题讲座并捐赠专著,强化理论引领与资源建设;与此同时,同步推进教职工合唱、舞蹈培训,提升师生艺术素养;并依托“行走的美育课堂”,组织师生赴包头、兰州、敦煌博物馆开展文物写生与壁画临摹,以实践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4月中旬,开展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融合青团制作、书法创作,拉近传统美学与当代生活。并在美育创新上开展“乐动校园快闪活动”打破教学边界。4月底,《音乐欣赏》课程联动近300名非专业学生舞台展演,构建“专业+通识”浸润模式。本月累计开展活动12场,覆盖2000余人次,形成“专家引领—实践深化—创新驱动”的立体化美育生态,实现传统与现代交融、课堂与社会贯通的育人新格局。

二、全民美育“进行时”--校外美育浸润活动

校美育中心以"全民美育进行时"为理念,推动美育资源向社会延伸。4月17日,美育中心联合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工会组织教师赴小白河湿地公园开展沉浸式自然美育实践,通过生态采风与艺术创作联动,激活美育教学新灵感;4月22日深入包头高新区文化馆,开展音乐、美术、舞蹈多领域艺术指导,携手创作非遗与多媒体融合作品《黄河情韵》,以创新形式赋能公共文化服务;4月,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牧蓿花公益营造社,在包头市友谊19党群服务中心发起"旧物大变身-种植计划",引导青少年通过废弃物艺术再生实践体悟生命教育,培育生态责任感。两项活动贯通自然美学与人文艺术,形成校地协同的美育浸润新范式,实现美育资源全民共享与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三、大中小学“手拉手”--中小学美育浸润活动

校美育中心以"大中小学手拉手"为纽带,构建跨学段美育共同体。4月16日开展"一日双线"浸润行动:上午走进青山区特殊学校,以音乐互动助力六一节目创编,用艺术疗愈传递人文关怀;下午联动哈达道小学,通过舞蹈编排、合唱指导赋能美育艺术节,推动高校专业资源向基础教育下沉。两项行动贯通环保理念与艺术实践,形成"高校赋能+中小学实践+公益支持"的协同育人模式,实现美育资源普惠共享与青少年成长双向奔赴。

本次美育浸润月以“横向贯通、纵向延伸”为脉络,构建全域覆盖、层次递进的美育生态网络。累计开展主题活动15场,覆盖师生及群众3000余人次,通过“课程活化+实践创新+情感共鸣”三维联动,推动美育从校园向社区延伸、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深化,以“润物无声”之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书写新时代“以美培元、以美化人”的育人答卷。

上一篇:美育浸润全民“进行时”:走进包头博物馆

下一篇: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第二届“美润科大·春雅蕴美”主题活动圆满收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