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信息工作室是集计算机设计、图形学、可视化、艺术设计、传统文化研究相互交叉等新领域为研究主体,以视觉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主,将艺术、设计、新闻、技术、文化和信息数据融合为一体展开教学实践的一个设计工作室。工作室以学生视觉信息处理技能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主,为成为合格的设计师做准备。
1、工作室就业培养方向
设计公司的设计部门担任视觉设计师、信息设计师
在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大型网站等媒体单位的设计部门担任视觉设计类工作
企事业单位的策划部门担任平面设计师、信息设计师、视觉设计师
2、教师队伍(简介)
刘 薇 副教授 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视觉信息设计、传统文化研究、图纹再创研究
张佳会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视觉信息设计 传统文化研究 色彩系统研究
陈佩琳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视觉信息设计 传统文化研究 文字符号研究
苏楷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视觉信息设计 传统文化研究 标志设计
3、课程模块
课程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专业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后以阶段性设计课题制展开的教学实践课程。
模块一:视觉信息数据分析
模块二:视觉信息设计表达
模块三:文化基因提取及应用
模块四:色彩信息研究及应用
模块五:文字符号研究及应用
4、教学方法与特色(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坊、设计展赛)
(1)科教融合:
工作室面向大学新生开设研讨课程,其目的在于通过互动体验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兴趣,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基于热点问题、文化研究构建科教融合的研讨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科研兴趣,并营造出注重研究与探索精神的学术氛围。
(2)校企合作:
优秀的视觉设计从业人员须对市场有清晰、全面的认识,拥有良好的市场敏锐度和设计流程的认知能力,所以工作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借助教学计划的调整优化培养方案,促进交流模式的形成,培养完善的教育团队,为视觉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动力。校企合作挂牌单位:上海君韬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天策智源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内蒙古正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等。
(3)工作坊:
工作坊模式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工作坊实现跨学科创新、文化多元化、高效互动性、社会实践性等建设目标。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而教学核心流程包括:主题设计、"头脑风暴式"艺术构思、艺术设计表达、总结评价等环节。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关系原则,强调工作坊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设计展赛:
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工作室课程教学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并提出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新教学模式,分别从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实践应用、构建“组,教,赛”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有更新的教学突破。共同探讨研究大赛命题、选题方向等。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教学,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赛前教师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赛中,教师以引导、指导方式教学,不断发挥学生参赛的实践和创新作用,强化或弥补专业技能。赛后,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总结,促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